暗淡了刀光剑影,
远去了鼓角争鸣,
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
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
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周末得闲,故地重游,其时细雨纷纷,清风徐徐,鸟鸣山静,绿树成荫,徒步行走在玉屏公园青石板上,品味着随身听里毛阿敏原唱《历史的天空》,别有一番情趣。
不一会儿,来到陈寿旧居。旧居庭院低回,环境清雅,模拟魏晋时期耕读型家庭的室内陈设,展现了陈寿的家世和陈寿在家乡27年勤学敬业笃志修身的生活情景,刻录了历代帝王和历代文史学家对陈寿的评价。
旧居右侧,杨槐修竹夹道相迎,登257级石梯,便是陈寿青少年时代读书治学和晚年隐居的万卷楼。今人重建的万卷楼,由陈寿读书楼、陈寿纪念堂和藏书楼(留芳楼)组成,倚岩而建,为三重檐式木石结构楼阁,黛瓦红墙,飞檐斗拱,气势恢宏,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笔题写的长4.7米、高1.8米的“万卷楼”金字巨匾熠熠生辉。大门两边,对联云:登万卷楼,阅千载史,掬百世忧,逢迎东南西北客,呤赏冬夏并春秋,看西山十里,遗洒一屏画图美卷春雨后;破百尺浪,攀千仞山,摇万里浆,浏览前后左右史,指点苍天与雪港,望左坡廿顷,揽括万点红梅乌枝雪冬藏。
端坐在庭院中央高5米、重1吨的陈寿青铜塑像形态逼真,怀抱竹筒,神韵飞扬。站在陈寿像前,我双手合一,虔诚谒拜。随后来到陈寿纪念堂。纪念堂以文字、图画、表格、照片、实物等资料,展示陈寿坎坷经历、著书史实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四壁16幅彩绘壁画生动再现从“黄巾军大起义”到“三家归一统”的三国兴亡史,堪称一绝。南北廊轩32幅仿汉代拓画,艺术再现“桃园三结义”、“煮酒论英雄”和“草船借箭”等《三国演义》中的经典场景,令人感慨万千,刚好随身听唱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读留芳楼墙上的前后《出师表》,为诸葛亮的赤胆忠心和雄才伟略所折服,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站在万卷楼上凭吊先贤,看烟雨朦胧中西河与嘉陵江环绕的果城如诗如画,不禁浮想联翩。陈寿(公元233年—297年),字承祚,少时好学,拜同乡硕儒谯周为师,研习尚书、《三传》,精通《史记》、《汉书》,聪明机敏,所写文章以富丽著称。陈寿两朝(蜀汉、西晋)为官,多为文官,一生正直,刚正不阿,不事权贵,多次被贬。哪儿跌倒就哪儿站起,一次更比一次强。两朝著作郎,毕生著华章。陈寿以修史为己任,从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起,历时10年艰辛完成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全书共65卷36.7万字,以精练的文字完整记叙了汉末晋初近百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万卷楼是一部百读不厌的书,每读一次都有新的体会。因为陈寿,三国从历史长河中凸显出来,以波涛壮阔之势激荡着一代代人的心灵;因为陈寿,有了《三国演义》的传承,三国故事家喻户晓,三国人物声名远播,三国文化源远流长。陈寿忍辱负重,不为名不为利个人修史,在当时阅读写作条件艰难的境况下,写出《三国志》、《古国志》、《益都耆旧传》、《官司论》、《释讳》、《广国论》等“万卷”鸿篇巨著,加上当代人写当代史,其勇气和贡献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值得世人敬仰。于是,在万卷楼主要建筑的门框上,有多副盛赞陈寿的楹联:“千秋笔写千秋史,万卷楼藏万卷书”;“破万卷书求索宇宙人生真谛,修三国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承祚倘无三书神州竞成千古恨,果城幸有万卷举世得仰一名楼”。
陈寿笔下起风雷,玉屏楼上群英会。
三国有志演忠义,万卷不朽树丰碑。
西山有幸作旧居,南充无愧三国源。万卷楼景区日新月异,三国美食城建设如火如荼。陈寿以《三国志》奠定南充在三国文化的高度,860多万优秀儿女乘势而上,以三国文化助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时势造英雄,厚德能载物;
平地起高楼,天堑变通途;
生活步步高,妙手绘宏图;
陈寿就无恙,当惊果城殊!
(朱君明) |